- 1那时,1施浸者约翰出来,在犹太的2旷野传道说,
-
注1:
施浸者约翰的来到,结束了律法的时代(十一13,路十六16);接着约翰的施浸,和平的福音开始传扬(徒十36~37)。约翰的传道,是福音的开始(可一1~5)。因此,恩典的时代开始于约翰。
注2:
施浸者约翰的传道,是神新约经纶的起始。他不在圣城的圣殿里传道,那里是宗教徒和文化人照着圣经条例敬拜神的地方;他乃在旷野,用“野”的方法传道,不守一切的老规条。这指明照着旧约敬拜神的老路已经废弃,一条新路即将引进。旷野,在这里指明神新约经纶的这条新路,与宗教和文化相对,也指明老旧的东西一无存留,新的事物即将建立起来。
- 2你们要1悔改,因为2诸天的国已经3临近了。
-
注1:
悔改就是心思改变,生出懊悔而转移目标。
注2:
施浸者约翰所传的悔改,开启神新约的经纶,是为着诸天的国有一个转变。这指明神新约的经纶,是以祂的国为中心。为此,我们应当悔改,改变我们的心思,转移我们人生的追求。我们追求的目标,向来是别的事物,现今我们必须转向神和神的国;这国在马太福音里,特别并特意的称为诸天的国(参可一15)。照着整本马太福音的经文看,诸天的国和弥赛亚国不同。弥赛亚国将是大卫复兴的国(大卫重新建造的帐幕─徒十五16),由以色列人所组成,性质是属地并属物质的;而诸天的国是由重生的信徒所组成,是属天并属灵的(见五3注4)。
注3:
这清楚指明,在施浸者约翰未来以先,诸天的国还没有来到;甚至在约翰出来传道时,诸天的国也还没有来到,只是已经临近了。到了主开始尽祂的职事,甚至差遣门徒出去传道时,诸天的国仍然没有来到(四17,十7)。因此,在十三章头一个比喻(十三3~9),种子的比喻(指明主的传道)里,主并没有说,“诸天的国好比……,”直到第二个比喻(十三24),稗子的比喻(指明五旬节那天召会的建立),主才这样说。十六18~19,将召会和诸天的国这两个辞交互使用,证明在召会被建立时,诸天的国就来到了。
- 3这人就是那借着申言者以赛亚所说的,说,“在1旷野有人声喊着:2预备主的道路,修直祂的途径。”
-
注1:
施浸者约翰是照着预言,在旷野开始尽他的职事。这指明约翰引进神新约的经纶,不是偶然的,乃是神所计划,并借着申言者以赛亚所预言的。这含示神定意要以全新的作法,开始祂新约的经纶。
注2:
道路如大街,途径如小巷,描绘人心及人心的各部分。全人全心悔改归主,让主进入,就是预备主的道路;进而让主占有人心的各部分,如心思、心情及心志等等,就是修直主的途径。这是借着为诸天之国的悔改,改变人的心思,叫人的心思转向主,使人的心正确,让主修直人心里的每一部分、每一通道(路一16~17)。
- 4约翰身穿1骆驼毛的衣服,腰束皮带,吃的是蝗虫野蜜。
-
注1:
约翰生来就是祭司(路一5,13)。按律法的规条,他应当穿祭司袍,这袍子主要是用细麻作的(出二八4,40~41,利六10,结四四17~18)。他也应当吃祭司的食物,这食物主要是百姓献给神的细面和祭肉(利二1~3,六16~18,25~26,七31~34)。但约翰所作的完全不同。他身穿骆驼毛的衣服,腰束皮带,吃的是蝗虫野蜜,这些东西都是不文明、未开化的,也是不照着宗教规条的。祭司竟穿骆驼毛的衣服,这对宗教的头脑特别是个重击,因为按照利未记的规条,骆驼是不洁净的(利十一4)。此外,他不住在文明之地,而住在旷野(路三2)。这一切都指明他完全弃绝神对旧约的安排,那安排已经堕落成了一种搀有人类文化的宗教。约翰的用意,是要引进神新约的经纶,这经纶单单是由基督和生命之灵所构成的。
- 5那时,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,并约但河四周全境的人,都络绎的出去到约翰那里,
- 6承认着他们的1罪,在2约但河里受他的3浸。
-
注1:
原文,复数。
注2:
在约但河的水里,曾有十二块石头代表以色列十二支派埋在其中,另有十二块石头代表以色列十二支派,从其中复活被带上来(书四1~18)。因此,把人浸到约但河里,含示他们旧人的埋葬和新人的复活。正如以色列人过了约但河,就被引进美地,照样,受浸乃是把人带进真正的美地基督里面。
注3:
给人施浸就是把人浸入、埋在象征死亡的水里。施浸者约翰如此行,指明那些悔改的人一无用处,只配埋葬。这也象征旧人的了结,使新的开始能在复活里得以实化,这新的开始是由基督这赐生命者带进来的。因此,接着施浸者约翰的职事,基督来了。约翰的浸不仅了结那些悔改的人,也把他们引到基督,好得生命。在圣经里,受浸含示死与复活。浸入水里就是置于死地,并且埋葬;从水里上来,意思就是从死里复活。
- 7约翰看见许多1法利赛人和2撒都该人,来受他的浸,就对他们说,毒蛇之种,谁指示你们逃避要来的忿怒?
-
注1:
法利赛人是犹太人中间最严紧的教派(徒二六5),约成立在主前二百年。他们夸耀自己超凡的宗教生活、对神的虔诚、并圣经的知识。其实,他们已堕入虚饰与假冒中(二三2~33)。
注2:
撒都该人是犹太教的另一派(徒五17),他们不相信复活,也不相信有天使和灵(二二23,徒二三8)。施浸者约翰和主耶稣,都斥责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为毒蛇之种(7,十二34,二三33)。主耶稣警告门徒,要提防他们的教训(十六6,12)。法利赛人可视为正统派,撒都该人乃是古代的摩登派。
- 8你们要结出果子,与悔改相称。
- 9不要自己心里想着说,我们有亚伯拉罕作我们的1祖宗。我告诉你们,神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2兴起子孙来。
-
注1:
祖宗,原文与约八39父字同。子孙,直译,儿女。
注2:
由于犹太人不肯悔改,本节和10节的话都应验了。神已将他们砍下来,又兴起相信的外邦人作亚伯拉罕信心的后裔(罗十一15上,19~20,22,加三7,28~29)。本节约翰的话清楚指明,他所传的诸天之国,不是由亚伯拉罕肉身的子孙,乃是由亚伯拉罕信心的子孙所构成。因此,它是属天的国,不是属地的弥赛亚国。
- 10现在斧头已经放在树根上,凡不结1好果子的树,就砍下来,丢在火里。
-
注1:
原文与七17善字,及十二33好字同。
- 11我是将你们浸在水里,叫你们悔改;但那在我以后来的,能力比我更大,我就是给祂提鞋也不配,祂要将你们浸在圣灵与1火里。
-
注1:
根据上下文,这里的火不是徒二3的火,那里的火与圣灵有关;这里的火和10、12节的火一样,是火湖的火(启二十15),不信的人要在火湖里遭受永远的沉沦。约翰在这里对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所说的话,意思是他们若真正悔改信主,主就要把他们浸在圣灵里,使他们得着永远的生命;否则,主就要把他们浸在火里,就是把他们丢在火湖里受永火的刑罚。约翰的浸只是为着悔改,引导人信主。主的浸或是叫人在圣灵里得着永远的生命,或是叫人在火里永远沉沦。主在圣灵里的浸开始了诸天的国,把信祂的人带进诸天的国里;祂在火里的浸要结束诸天的国,把不信的人丢在火湖里。因此,主在圣灵里的浸,基于主的救赎,是诸天之国的开始;主在火里的浸,基于主的审判,是诸天之国的结束。所以,本节有三种浸:在水里的浸、在灵里的浸和在火里的浸。约翰在水里的浸,引人进入诸天的国。主耶稣在灵里的浸,在五旬节那天,开始并建立诸天的国,且要使其延续,在这世代的末了达到完成。主在火里的浸,照着白色大宝座前的审判(启二十11~15),要结束诸天的国。
- 12祂手里拿着扬场的簸箕,要扬净祂的禾场,把祂的1麦子收在仓里,把糠秕用不灭的火烧尽了。
-
注1:
那些由麦子所表征的人,里面有生命,主要把他们浸在圣灵里,并把他们提去,收在空中的仓里。那些由糠秕所表征的人,如十三24~30的稗子,里面没有生命,主要把他们浸在火里,把他们扔到火湖里。这里的糠秕,是指不肯悔改的犹太人;十三章的稗子,是指挂名的基督徒。这两班人永远的定命都是一样的,就是在火湖里沉沦(十三40~42)。
- 13当下,耶稣从加利利出来,到约但河约翰那里,要受他的1浸。
-
注1:
主耶稣在这里是以人的身分,照着神新约的作法,来受约翰的浸。四福音中只有约翰福音没有记载主受浸的事,因为约翰见证主是神。
- 14约翰想要拦住祂,说,我当受你的浸,你反到我这里来吗?
- 15耶稣回答说,你暂且容许我吧,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全般的1义。于是约翰容许了祂。
-
注1:
义就是照着神所命定的作法生活、行事、为人,成为对的。在旧约里,遵守神所赐的律法就是义。现在神差遣施浸者约翰来设立浸,人受浸就是尽了在神面前的义,意即履行了神的要求。主耶稣不是以神的身分,乃是以一个典型的人,一个真以色列人的身分,来到约翰这里。因此,祂必须受浸,遵守神这时代的安排,否则祂就和神不对了。
- 16耶稣1受了浸,随即从水里上来,看哪,2诸天向祂开了,祂就看见3神的灵,彷佛4鸽子降下,落在祂5身上。
-
注1:
主受浸不仅是照着神所命定的,尽了全般的义,也是让自己摆到死与复活里,使祂能够不以天然的作法,乃以复活的作法来尽职。借着受浸,祂甚至在实际死而复活的三年半以前,就在复活里生活并尽职了。
注2:
主受浸,尽了神的义,并被摆到死与复活里,就得着三件事:诸天开了、神的灵降下以及父说话。今天我们也是一样。
注3:
主耶稣在神的灵降到祂身上以前,已经从圣灵而生(路一35),证明祂里头早有神的灵,这是为着祂的出生。现在神的灵降在祂身上,是为着祂的职事。这应验了赛六一1,四二1和诗四五7的话,为要膏新王,并把祂介绍给祂的百姓。
注4:
鸽子是温柔的,它的眼睛一次只能看一样东西。因此,鸽子表征在眼光与目的上的温柔和单纯。因着神的灵彷佛鸽子降在主耶稣身上,祂就能专注于神的旨意,温柔并单纯的尽职。
注5:
直译,上面。
- 17看哪,又有声音从诸天之上出来,说,1这是我的爱子,我所喜悦的。
-
注1:
或,这是我的儿子,那蒙爱的。圣灵的降下,是基督的受膏;父的说话,乃基督是爱子的见证。这里是一幅神圣三一的图画:子从水里上来,灵降在子身上,父说到子。这证明父、子、灵同时存在。这是为了完成神的经纶。